中乙俱乐部投入情况
朋友们好,今天的文章将从中乙俱乐部投入情况展开,同时为您解答关于的相关知识,希望您能有所收获,接下来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中乙联赛逐渐成为足球市场的一股新生力量。相较于中甲、中超等顶级联赛,中乙俱乐部的投入情况却不容乐观。本文将从中乙俱乐部投入现状入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一、中乙俱乐部投入现状
1. 资金来源
中乙俱乐部的主要资金来源包括:政府补贴、企业赞助、门票收入、球员转会费等。相较于中甲、中超俱乐部,中乙俱乐部的资金来源相对单一,且规模较小。
2. 投入规模
据相关数据显示,中乙俱乐部的投入规模普遍较低。以2019赛季为例,中乙俱乐部平均投入约为5000万元,而中甲俱乐部平均投入约为2亿元,中超俱乐部平均投入更是高达10亿元以上。
3. 投入结构
中乙俱乐部的投入结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球员薪资、教练团队、训练设施、比赛场地、市场营销等。其中,球员薪资和教练团队是投入的主要部分,而训练设施、比赛场地等硬件设施投入相对较少。
二、中乙俱乐部投入存在的问题
1. 资金短缺
由于资金来源单一,规模较小,中乙俱乐部普遍存在资金短缺问题。这导致俱乐部在引进高水平球员、聘请知名教练、改善训练设施等方面受到限制。
2. 竞争力不足
资金短缺导致中乙俱乐部在引援、训练等方面投入不足,进而影响俱乐部整体竞争力。在与其他级别联赛的竞争中,中乙俱乐部往往处于劣势。
3. 市场营销能力弱
中乙俱乐部在市场营销方面投入不足,导致俱乐部知名度较低,难以吸引更多球迷关注。市场营销能力弱也限制了俱乐部商业价值的提升。
三、中乙俱乐部投入未来展望
1. 多元化资金来源
为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中乙俱乐部应积极拓展多元化资金来源。例如,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争取政府补贴,提高门票收入等。
2. 提高投入规模
中乙俱乐部应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投入规模。在引援、教练团队、训练设施等方面加大投入,提升俱乐部整体竞争力。
3. 加强市场营销
中乙俱乐部应加强市场营销,提高知名度。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加强与球迷互动等方式,吸引更多球迷关注,提升俱乐部商业价值。
4. 优化投入结构
中乙俱乐部应优化投入结构,将更多资金投入到训练设施、比赛场地等硬件设施建设上。关注球员培养和教练团队建设,提升俱乐部整体实力。
中乙俱乐部投入现状不容乐观,但通过多元化资金来源、提高投入规模、加强市场营销和优化投入结构等措施,有望改善中乙俱乐部的投入状况。在足球事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中乙俱乐部应抓住机遇,努力提升自身实力,为我国足球事业贡献力量。
中国组建中超球队前期投资需要多少
2014年冠军广州恒大的投入超过7亿,一线队引援(内外援),球员工资和教练员团队工资(包括税金),俱乐部辅助人员及科研医疗等人员开支。俱乐部装备消费、比赛场地租借费用、安保费用。客场交通费和住宿费,平时训练费、比赛奖金(包括税金)、俱乐部预备队和梯队建设等。
2014年,单单是在球员、教练、球队工作人员和俱乐部员工的个人缴税部分就高达2.7亿元左右。如果算上俱乐部的其他税款,去年恒大俱乐部缴税费用就高达3亿,几乎占到了全年总投入的百分之45%。换言之,当养活一支球队一年需要1000万时,作为俱乐部的投资方就得准备好2000万的资金。足球教练和球员都属于特殊群体,他们的收入都非常高,中超一般球队的替补球员,月工资都在10万以上,而且都是要求的税后工资,同时还有高昂的比赛奖金,这些费用俱乐部都需要承担缴税的责任。
每一场普通的中超比赛背后,各大俱乐部都得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进行赛事组织。以中超冠军恒大为例,在天河体育中心踢一场比赛,场租费用每场需要30万。由于恒大赛事球迷众多,这也直接导致安保费用的飙升,一场普通的赛事大约需要65万的安保费用,遇到重要场次,例如恒大对阵国安或者鲁能这样的比赛,安保费用就需要大约80万。除此之外,还需要赛事组织费用,其中包括裁判的接待费用,赛事监督费用,医院派车派人现场负责医疗的费用等等,大约也需要8-10万元。另外,恒大球迷众多同时他们的票务成本也更高,每一场中超比赛恒大的印制球票等的支出也需要8-10万左右。计算下来,恒大仅仅从赛事组织运营的资金支出每一场比赛就需要110万左右。这还没计算俱乐部人员的在赛事组织期间的人力成本。
一个赛季下来,恒大主场15场比赛需要1650万的赛事运营费用,主场比赛除中超赛事之外,还有预备队的比赛,但由于预备队比赛基本上放在各自球队基地进行,而且人员组织方面也没有那么严谨,因此运营费用要低很多,可以忽略不计。但客场费用对于每一支中超球队而言也不算一笔小开支。恒大每次出征客场一线队球员+教练+工作人员大约40人,预备队球员+教练+工作人员也有30人,主要费用集中在机票,住宿,用餐和交通,每次客场费用大约需要30万。因此一个赛季下来,恒大仅仅在赛事运营方面都得拿出2100万的投入。
以广州富力为例,越秀山体育每场主场比赛场租10万,安保费用30万,赛事组织费用大约5万,每场主场比赛的运营费用需要45万。值得注意的事富力还需要向当地电视台支付直播费用,每场直播费用大约需要5万元一场,这也是大部分中小俱乐部需要投入的一笔费用。如此算下来,富力主场比赛也需要50万运营费用,一赛季就需要750万的费用。客场费用方面和恒大的相差不大,15场客场比赛也需要450万费用,整个赛季下来富力俱乐部要为球队的比赛运营费用投入1200万。“1000多万的运营费用当然不算小数目,但作为我们俱乐部而言,这根本不算什么开支。我们引进一名球员转会费就需要一两千万,外援价格更高,还有主教练团队等。”富力俱乐部总经理章斌表示俱乐部投入非常之庞大,但赛事运营对于中超俱乐部而言只是最小的一部分。
除了恒大和国安之外,基本上其他俱乐部每一场比赛的运营费用和富力大致相同。50万起步组织一场中超主场赛事是基本价格。抛开球员和教练的转会费,工资和奖金,球队每个赛季的基本运营费用还包括球队训练基地费用,球员吃宿,梯队建设,主场场地的维护费用,俱乐部的运营等,整个赛季下来也需要大约3000万左右。这对于中小俱乐部而言也是一笔不小开支。当然占据中超俱乐部投入最大的是引进球员和教练的费用,球员和教练的工资待遇,以及奖金。
中超球队每年的赛事运营费用就高达1200万,球队全部运营费得3000万以上,但因为中超市场相对规范,而且能够创造收益,因此收益部分基本能够抵掉运营费用。中甲和中乙俱乐部就难以为继,几乎完全没有任何创收的中甲和中乙俱乐部,要生存就只能靠老板不断投钱。
日之泉在中国足球坚持10多年后今年也终于无法坚持,他们把球队卖到了西安。以日之泉为例,他们主场在广东省体育场,球队基地在黄埔体育场,每场主场比赛场租4万,安保费用4.8万,赛事组织费用2万,当地电视台的直播费用5万一场,还有预备队比赛安排等,每轮主场比赛都需要20万的运营资金。曾总表示客场比赛每一场也需要20万的差旅费用,主要是球队和预备队的交通和住宿和用餐费用。一个赛季下来,球队仅仅是赛事运营费用就高达600万。据曾总透露,日之泉每月球队全体教练和球员的工资大约100万,训练基地全年费用和球员吃宿得400万左右,再加上球队奖金等,以及引进球员等,一个赛季下来一个中甲俱乐部必须至少保证有3500万的资金投入才能正常稳定的运营。
中乙的梅州客家队前身是东莞南城,在梅州扎根征战乙级4年后球队难以为继,今年也已经迁到海南,成为海南的球队。据梅州客家队老总覃东介绍,他们在梅州这4年当地政府也非常支持,球场和训练基地都是无偿提供的,但免去场租后依然需要每轮主场比赛7万元左右的赛事组织费和安保费。客场同样需要7万元左右的费用,一赛季算下来就需要100万的赛事运营费用。正常而言,乙级球队在主场比赛需要10万元赛事组织费用,这对于完全没有收入的中乙俱乐部不能不算是一个大负担。据覃东透露,梅州客家队在梅县一年的投入大约200多万,那么赛事运营费用就占据其中的一半投入。“这两年我们球队情况不太好,所以每年投入只有200万左右,按照正常来说乙级球队一年需要投入800万左右才能过得不错。”覃东表示。
青岛中能为什么会「四年从中超到中乙」
我的回答内容引自虎扑体育论坛,感谢原作者在论坛的分析。其实这些问题很早就显现了,只是成绩掩盖了问题。当成绩不佳找原因的时候,所有问题就被放大了,细细看来就是这些问题导致了从中超到中乙。
投入为零,卖血求生用错方式方法
近年来,中能队屡屡的卖血求生很大程度上一个原因是背后财团中能集团的盈利能力不断下降。近年来在于传统实业上,很多企业举步维艰,而中能集团的主营项目一直是电缆制造,但该行业的利润正在不断降低。这几年来,中能屡屡将目光投向了其他行业领域,步入21世纪后,中能集团就开始慢慢进行战略部署上的调整,涉足于一些全新的领域,比如火热的房地产领域和新能源领域。而启动其他领域的代价就是需要足够的资金轮转上的支持,而中能队在集团的利益面前不得不忍痛割爱,通过卖球员的方式来减小生存压力。
但是中能队的卖人政策让人费解,要么不卖,要卖只卖核心。谁还记得中能队曾经的神奇四侠呢?曲波,姜宁,刘健,郑龙,“波宁健龙”是岛城球迷给他们的爱称,同时也是中能球迷心中永远的痛,因为他们早已离开青岛中能,追逐更高的目标。“小庙难留大佛”,球迷们总是这样安慰自己,但他们比谁都清楚,这些人原本可以为青岛贡献更多。
然而,可耻的不是中能卖人,而是中能已经无人可卖!究其原因,是因为中能管理层在这条路上被利益蒙蔽双眼,心急火燎,只要价钱合适就能仓皇出手。2013年中能队郑龙加盟恒大就是很好的例子,在郑龙是核心的情况下,替代者马磊磊和王秀福,培养的结果却是难堪大用。然而,这样被动的局面下,中能并没有打消兜售郑龙的念头,反而爽快的将他卖给恒大,最终导致了球队降入中甲。然而,这次的教训依旧没有惊醒中能队,刘健和邹正的离去使得本就脆弱不堪的中能阵容雪上加霜,本赛季刘震理和宋龙的离开,只不过是长此以往卖血造血不平衡状况下,压死中能队的最后一根稻草。
抛开所有问题不谈,导致中能自由落体的最直接原因,还是球队自身实力不足。曾经引以为豪的青训体系也已经多年没有涌现出优质新人。受困于财力和驻地问题,中能虽然有完善的梯队系统,但始终无力组建青训基地,导致诸多低年龄段梯队处于“散养”状态,无法保证训练质量;再加上基层教练员待遇低下且业务水平良莠不齐,更无法保证其参与青训工作的热情。当最后一滴血洒在岛城,球迷还有对这支球队还能有多少期待呢?
管理混乱,怨妇撒泼众叛亲离
青岛中能队让人失望的不仅是管理层制定的让人啼笑皆非的卖血政策,在管理上的落后和缺乏经验体现在各方各面,出尔反尔,信誉扫地,和各个俱乐部之间关系矛盾重重是中能队管理层给人最深刻、最不堪的印象。
关于中能队管理上负面的新闻层出不穷,我也不一一赘述。我这里也就提一下中能降级后最有名的“刘健案”。
从球员流通上看,我们很容易可以发现,中能和恒大之间的球员输送很密切。2011赛季,姜宁加盟恒大帮助球队登顶成功;2013赛季二次转会期间,核心郑龙的加盟恒大在当时被媒体誉为乔老板舍身为恒大冲击亚冠保驾护航的做法。因为在那个赛季中,恒大是中超唯一进入亚冠八强的队伍,媒体无一例外的将恒大比作为中国足球荣誉和希望的象征。所以郑龙的转会得到了舆论一致的拍手叫好,而乔伟光也很享受这段搭上恒大顺风车的日子,一时间风头无二。但实质上,关于恒大和中能之间的球员流动,并不仅仅是表面上乔伟光为许家印两肋插刀这么简单,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中能集团作为民营企业,政府背景比较贫乏,而乔伟光意图进军房地产行业,势必要同地产界龙头老大恒大打好关系。这也是为什么郑龙在收到当时贵州人和等其他球队更高报价时,毅然决然的选择后来加入争夺的广州恒大队的主要原因。
然而好景不长,在2013赛季降级后,不知悔改的中能队如预期想要把刘健运作到恒大。然而爆出的刘健阴阳合同的事件却把青岛中能推上了风口浪尖。
刘健案的根源其实就是阴阳合同,而阴阳合同当初就是各俱乐部为了应付足协限薪令,恶性争夺甚至限制球员的产物。阴阳合同本是当时足球业界常事,外界虽报道过很多例子,但始终知之甚少。大家都是明面上一套背地里一条,足协关于这事儿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中能毕竟是”中超楷模“,大义在前,需翻脸不认人。
2014年1月3日,恒大官方宣布刘健以自由身加盟。然而,当晚中能队发表声明,坚称刘健和中能的合同到2017年1月1日才到期,恒大签下他违反中国足协转会相关规定,中能俱乐部坚决不同意其转会。刘健本人则表示,自己从未与中能签过任何续约合同。自此,刘健彻底与中能撕破脸面,”阴阳合同“的毒瘤顽疾终于浮现在公众的视野之中。
中能当初和刘健签订的其实就是阴阳合同,一份在中国足协备案,2013年12月31日到期,另一份是俱乐部实际执行的,2014年1月1日到期,两份合同都没有任何续约条款限制。刘健公布的两份合同中,在足协备份的合同中刘健年薪是80万基本工资加20万绩效工资,而另一份合同年薪是260万。
而后足协认定刘健为自由身,但青岛中能依旧屡败屡战,不依不挠,在明知有阴阳合同的情况下,拒死不承认,找出各种理由为自己说理。最终,中国足协已做出最终判罚,罚款40万元,扣除联赛积分7分。而中能依旧一副大义凛然的态度:必须不能接受,必须维权到底。
从结果上看,中能队揭露了中国足球行业的潜规则,变相的推动了中国足球的发展,当记首功。但中能管理层啼笑皆非的处理方式让人无话可说,自己捅出的阴阳合同自己却不承认。这就好比学生在考试途中当着老师面作弊,但却拼死抵赖,实在让人无法理解。更可怕的结果并不是刘健的自由身离去让中能遭受了转会费上的损失,而是中能队得罪了自己苦心运营良好关系的广州恒大队,也得罪了中国足协和其他的俱乐部。自此之后,中能队沦落为众矢之的,球队的境遇越发岌岌可危。
中能管理层的无脑是自上而下的,让我们回顾2013年青岛中能降级的赛季。众所周知,从甲A时代起,青岛颐中(青岛中能前身),天津泰达,上海申花这三支球队的关系就非常好,他们在休赛期经常一起到上海天津青岛组织集训和热身赛,甚至还举办”上青天杯“这样一个小型赛事来切磋球技。
但降级的中能在最后一战中把矛头对准了”好基友“天津泰达,在最后一轮中,中能原本打平就能保级的情况下,0-1不敌中超有名的”铁面判官“北京国安,而在另一场比赛中,亚泰1-0力克辽足。最后青岛中能1分之差,惨遭降级。降级的中能不但没有检讨自身实力问题,反而自认为成了受害者,指责第28轮长春3-1天津的那场比赛是兄弟球队狙击保级对手失败,是一场默契球,甚至乔伟光亲自上京找足协“讨说法”,全然忘了泰达在两场对阵中能的比赛中双双告负,并”贡献“6粒失球,当时就有人评论中能这是“狗急跳墙”的做法。因此,当中能最终降级,并一如既往地出来埋怨足协不作为、辽足踢假球时,舆论不再同情青岛中能,而是直指中能输球输人,自此,中能在其他俱乐部的眼里成为了信誉扫地的典型。
如今,中能受困于疲软的战绩,重返顶级赛场任重道远,与申花泰达的”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剧情看起来似乎已遥不可及。
迷之换帅,第12人倒戈相向
中能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他的主帅选择,这里就必须提到两位关键人物:卡夫季奇和张外龙。
张外龙在中能两次被下课让人难以理解。2011年,张外龙第一次执教中能,月薪也仅有3000美元出头,但张外龙缺争气,带着中能一路冲到中超第六的位置,并且双杀”山东德比“对手鲁能,让常年饱受“欺压”的青岛足球出了一口恶气,张外龙也成为了青岛球迷眼中的神人。因此,当2011赛季结束后,中能和张外龙开启续约谈判后,张外龙要求年薪翻倍、奖金分配权和引援决定权等诸多权力,但这令中能难以接受。在中能,奖金分配权一直被中方教练组把持,而引援则由俱乐部高层负责,主教练只能被动接受。最终,中能放弃与张外龙续约,而韩国人不得不转投大连阿尔滨的帅位。
2012赛季中能深陷保级泥潭,中能不得法只能重新启用神奇主帅张外龙,并给予了韩国人他想要的教练权利,后者也成功帮助中能保级。2013赛季开始阶段,中能高歌猛进,前八场4胜3平1负,中段联赛过后,青岛中能积21分排名第5,仅落后北京国安2分,大有冲击亚冠资格之势头。但好景不长,主教练张外龙与中能管理层的矛盾再次爆发,迂腐的管理者与野心勃勃的教练之间势必有着激烈的冲突,而这样的情绪直接被带入到比赛之中,中能连战连败,8月,中能单方面宣布解约张外龙的职务。球迷一边倒的声讨和指责声中,换帅也无法唤回球队的斗志,最后惨遭降级。值得一提的是,齐鲁德比大战中,鲁能球迷和青岛球迷共喊”张外龙“的情景着实让中能俱乐部感到尴尬
来到中甲的中能作死的本性依然没有改变。如果说2014赛季因为被扣除7分而丧失冲超主动权还情有可原。
当然这样让人匪夷所思的换帅举动引起了中能球迷的不满,而卡夫季奇在接受采访时候的一些话更是让人浮想联翩。斯洛文尼亚媒体询问卡夫季奇中途被架空一事,卡夫季奇表示:“这很难解释,可这就是事实,但我并没有因为这件事与任何人发生冲突。我无法改变什么,这个决定是中能高层做出的。但是,我们最终分手是正确的。拜托,我不能说是什么导致球队变糟糕,因为我得到了报酬。”
这样好似拿了封口费一般欲言又止的样子,使得一时间流言飞起,中能队半程成绩太好导致球队发不出赢球奖金成为了共识,因为在此之前,中能已经多次曝出欠薪丑闻。但球迷们指责的声音也并没有影响到中能俱乐部的决策者们。就这样,一次又一次,中能用自己不明所以的举动驱散着忠诚的球迷。
而在本赛季熟悉的剧情再度上演,前八轮中能4胜1平3负,这个成绩尽管冲超看起来有些难度,但保级应该无忧无虑。但现实又给了青岛中能球迷响亮的耳光,随后的18场比赛中,中能”不可思议“的仅仅获得2场胜利。青岛球迷戏谑道,不敢去回忆当时降级时候乔伟光痛哭流涕拍着胸脯喊杀回中超的情形,因为有点惭愧。而到了如今的生死关头,无助和绝望弥漫在所有中能球员和球迷心中。
总结
很长一段时间内,中能内部流行的一句话就是"球迷懂什么"。球迷确实都不懂,不懂中能为何卖核心,不懂中能为何炒教练,不懂中能为何不倾听球迷意见。但到了现在,正视眼下的中能队,除了橙衣白袍的球迷依旧在天泰之上为中能呐喊助威,不离不弃,曾今的青岛队还剩哪些呢?
青岛球迷并不幸运,他们总是在一次又一次不满之中踏进天泰体育场陪伴球队咽下失利的苦果,
他们也许会幸运,可能下赛季青岛将会有另一支球队代表这座足球城重返中国顶级联赛的赛场。
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
从来只见新人笑,有谁怜悯旧人哭?
如今的中甲赛场上,两支青岛队遭遇了冰火两重天的境地。但在青岛德比中,濒临降级的青岛中能队到场的球迷依然不输冲超在望的青岛黄海队球迷。
但当这赛季结束后,青岛球迷的阵营又会是怎样的一副情景呢?
所谓天作孽,犹可生;自作孽,不可活。
对球迷而言,他们愿意去追随一支向死而生的球队,去追随一支成绩不理想仍敢打敢拼的球队。
但让他们去追随一支浑浑噩噩混吃等死的球队,去追随一支不求上进丢失灵魂的球队真的很难。
青岛德比中,很多黄海球迷喊出了“中能降级!中能解散!”的口号,对他们而言,他们也曾经热爱过青岛队,现在依旧热爱着青岛足球。
但哀莫大于心死,球迷的耐心也是有限的。
曾经的青岛球迷用尽全身力气去追随中超不死鸟,
而如今,这只不死鸟需要用尽全身力气飞回球迷的怀抱,
我们也只能祝福
青岛中能队,好运!
内容引自虎扑体育。其实这些问题很早就显现了,只是成绩掩盖了问题。当成绩不佳找原因的时候,所有问题就被放大了,细细看来就是这些问题导致了从中超到中乙。
中乙联赛技术水平要求高吗现在什么大学有足球俱乐部
中乙联赛也基本是职业球员为主,大部分是年轻球员或者中超中甲过往的老将,只不过中乙联赛的对抗性不强,技术水准也是专业足球运动员的水平,普通的业余爱好者是踢不了中乙的,毕竟有体能要求。
北京理工大学是中甲球队,属于国内大学里面的最高水平。此外还有河海大学等球队,
根据2015赛季中乙联赛赛制要求和俱乐部的报名情况,中乙联赛委员会将主要依据地理分布情况对球队进行南、北分区,具体分区如下(以下均为各俱乐部暂定名称):
(1)南区球队:梅州客家、丽江嘉云昊、梅县客家、四川隆发、普洱万豪、福建超越、广西龙桂达、安徽力天;
(2)北区球队:南京钱宝、大连超越、银川贺兰山、沈阳东进、河北精英、京铁火车头、包头南郊、保定英利易通;
感谢您浏览本篇文章,关于中乙俱乐部投入情况和的解答到此结束,下次再见!